《六方掇球》

 

 

 

每年一开年,不管多忙,我们都会做这把壶!

文 | 小伟

 

 

谈到紫砂造型艺术,不得不讲方圆结合;要讲方圆结合,又不得不提“六方掇球”。“六方掇球”最早由蒋祥元(1868~1941年)于清光绪年间所创,是他为客商仿制陈鸣远的方器作品(其实是仿冒打「鸣远」印,并无实样照仿)。

 

可以说,“六方掇球”从诞生之初便受到世人特别是老玩家们的热捧,究其原因,一方面是追求其工艺的复杂性,另一方面是它的名字太有意义了,“掇球”谐音“得求”,有求必得的意思,“六方掇球”也就是“六方得求”,那得是多大的愿景啊。

 

 

 

谈谈器型本身的难度

 

简单看这把壶的外形,就知道其难度还是相当高的。壶身、壶盖、壶嘴、壶把、的子均为六方造型,每个面、每条线都要交相呼应,以此在面与面、线与线、线与面的互补和协调中产生美。

 

比如,在面与面的搭配上:

 

壶身和壶盖子要分别用形态完全相等的六块泥片镶接,并且壶身的任意一个面都需要和壶盖子任意一个面相互照应,稍有差池,就影响了壶的周正。

 

 

 

在线和面的搭配上:

 

盖面与盖线、壶颈与口线的过渡,怎么处理得简洁明快?没有秘诀!就是靠手、靠眼、靠肯花时间,板凳一坐十年冷,不钻研、不勤练、不坚持肯定是不行的。

 

 

 

诸如此类的关键环节还有很多,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。我自己总的感觉是:在制作“六方掇球”的过程中,往往做一步得往后看三至四步,一定要想清楚了才能下手,错了不要有丝毫惋惜,毫不犹豫地捏掉重来就是了。当然,如果仅仅是这样,那这把壶距离“成功”还是有距离的!

 

 

我始终认为,做壶、赏壶都要讲究循序渐进。“掇球”是通过拍身筒成型,“六方掇球”是通过泥片镶接法成型,虽然成型的方式不同,但对壶架子的把握是相通的,先要能够把“掇球”做出味道,才可能做出像样的“六方掇球”。可是,“掇球”本身就是非常难掌控的壶型,要能把“掇球”的架子搭好、做出神来,就已经是很了不得了,更别说是再进一步、不可控性更高的“六方掇球”。

 

 

 

当然了,也有人跳过“掇球”,直接奔着“六方掇球”而去,也许经过反复练习,工上面能过得去,但力度和气势依旧相去甚远,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市场上的“六方掇球”不少,但真正经得起推敲和考验的却不多的原因。

 

 

 

对于“六方掇球”这把壶,我是发自内心的喜欢,所以感慨也比较多。泥料选用的是顶级原矿代表:黄龙山四号深井紫泥,矿里挖出来什么样就是什么样,是很难得的单一纯正原矿,考虑紫泥的好坏分辨算是比较简单,这里就不做过多介绍了。

 

 

 

我和先生最早做这把壶是在2008年初,到2018年现在,差不多刚好10年。每年一开年,不管有多忙,我们都要留出足够多的时间来做这把壶,算是上一年的总结,也是为新的一年取个好兆头,“六方掇球”六方得求,有什么愿望能比“心想事成”还更好呢?

更多细节
购买此壶
更多作品